碎片交易所

– 雜訊中重構訊息 –

  前陣子與好友聊天,驚訝彼此竟已認識十年,期間不曾斷過聯絡。我們驚訝的並非友誼持續的時間,而是維持友誼這件事。朋友說:「大概是因為我們都不是『住海邊』的人。」住海邊,意指管很寬。我想了想也覺認同,朋友與我會交換對事情的觀點,卻不曾主動過問或涉入對方的生活,最後他打趣地下了一個結論:「珍惜友誼,遠離海邊。」讀完這本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,這句話再度浮現在腦海中。每一段關係的維繫,都需要適時地遠離海邊,朋友之間做起來大概不難,但如果是戀人,甚至是親人呢?

閱讀全文 »

  進入千禧年後隨處可聽到:獨立、愛(不完美的)自己、保持自我,還有寫信時仍習慣在信末祝人順心,好像順著心走,生活就能順風順水。「做自己」儼然成為一種顯學,只是,如果不明白自己,要怎麼做自己?「自己」到底是什麼?洪裕宏所寫的這本書就是環繞著這個普通卻難解的問題所開展的。

閱讀全文 »

  試想一個情境:分岔的軌道上有一輛失速的列車,一邊軌道有四個人,另一邊則有一個人。你的手上有一個切換軌道的控制桿,你會選擇讓電車駛向哪一邊?接著換一個情境:一條軌道上有四個人,你在高塔上看到失速的電車正往他們衝去,這時你的身邊有一個人,把他推下去就能阻止電車繼續往前衝,你會做嗎?在這兩個情境裡,你是否都選擇了犧牲一個人?如果沒有,為什麼你會做不同的決定呢?

閱讀全文 »

2016-04-09、降臨

「納納,你看今天好多星星。」

只有我們獨處時,我才這樣喚他,像談一段秘密戀愛。其他人在的時候我總彆扭,故作冷漠地喊他原名,有時甚至連名字也省了。是我小五時搬來的這房子,我們只住到二樓,三樓一直空著。服完兵役後把他接回家,本想讓他整屋跑跑跳跳,但祖父母不喜歡動物,尤其是貓,二樓到三樓的樓梯有個門,貓下不來,正好。只好各退一步,我能把貓帶回來,但也只能養在三樓。

閱讀全文 »
0%